【資料圖】
民國才女趙清閣,集編輯作家于一身,還能畫畫,故很受大家的喜歡。但論其知名度,當(dāng)然與郭沫若、茅盾、老舍、梁實秋等大名家沒法比,即便和同樣女作家的冰心、丁玲相比,似也稍遜一籌。然而,這些文壇“大咖”卻和趙清閣都比較親近,持有很深的友情,他們不僅時相過從,還有尺牘詩畫的往還酬唱。我想這自然有趙清閣為人灑脫豪爽的個性因素,讓人容易親近,也讓年長于她的一些名家覺得她可愛。其實除此外還有一因素也不容忽視,那就是趙清閣從來都是單身。正因為單身的優(yōu)勢,所以趙清閣與諸位都玩得很好,始終保持著友好關(guān)系,直到終老。而反之,如果女性有了家庭,相夫教子是首選,那么與外界的交往必定減少。在昔時那種以男性為主的社交群中,相對而言,單身的知識女性是“稀缺資源”,何況像趙清閣這樣有豪情、善飲酒的才女,無疑更令人神往。
說到善飲,趙清閣的“好酒”似乎比較有名,以致常常成了小報的花邊新聞。當(dāng)年的《和平日報》曾刊過一則補(bǔ)白花絮,標(biāo)題就是《張愛玲鬧戀愛,趙清閣是酒鬼》,作者說有一次去拜訪,發(fā)現(xiàn)趙清閣的閨房里堆滿了空酒瓶,想不到大作家竟然是“酒鬼”呢!趙清閣有一篇懷念洪深的文章《大膽文章拼命酒》,此題何嘗不也是寫了自己?劇作家田漢就有一首《登縉云山贈趙清閣》的詩,描寫了他眼中的清閣:“從來燕趙多奇女,清閣翩翩似健男。側(cè)帽更無脂粉氣,傾杯能作甲兵談。豈因泉水知寒暖,不待山茶辨苦甘。敢向嘉陵尋畫料,彈花如雨大河南?!笨箲?zhàn)時期,文人們都聚集于重慶的大后方,其時趙清閣也住在嘉陵江邊,寫劇本,編雜志,畫國畫,忙得不亦樂乎。她是河南信陽人,那里是古時的燕趙之地,所以她身上有一股豪俠之氣,反而沒有脂粉氣。用我們今天的話說,就是“女漢子”風(fēng)格,大家與她無拘無束,彼此“稱兄道弟”。那時趙清閣主編一本抗日救亡雜志叫《彈花》,辦刊的宗旨是“大敵當(dāng)前,抗戰(zhàn)第一”,刊名則意為“子彈開出的花”。此雜志先是在武漢創(chuàng)刊,后因武漢戰(zhàn)事吃緊,《彈花》僅出了一期,趙清閣就將雜志帶到了重慶,幾乎憑她一己之力,寫稿約稿編稿……在重慶發(fā)行幾期后產(chǎn)生很大的影響。郭沫若就有“豪氣千盅酒,錦心一彈花”的詩句,來贊美趙清閣的酒量與她的《彈花》。所有的名家好友都熱心為她的雜志寫稿助力,不過,所有名家中,為《彈花》出力并寫稿最多的,還是老舍。
關(guān)于老舍與趙清閣的交往,其實很多人都知道,但兩位當(dāng)事人卻從未述說。趙清閣晚年雖寫有五部回憶文集,但沒有一篇提及老舍。趙清閣晚年,將齊白石、傅抱石、劉海粟等國畫大師送給她的作品,都捐贈予上海博物館。而將一大批文化名人給她的書信題詩、冊頁條幅等,都捐給了上海圖書館。其中也有趙清閣的畫和毛筆題的詩句,但沒有趙清閣的信。不過我倒藏有一封趙清閣的信,并有實寄信封,以鋼筆書寫,寄給中國婦聯(lián)的一位朋友。可能是她寫得隨意簡單,照此信來看,她的鋼筆字實在不及她的毛筆書法,但也不必奇怪,她畢竟專業(yè)學(xué)過繪畫,年輕時就讀河南信陽藝術(shù)高中,并還在上海美專學(xué)過西洋畫,運(yùn)起毛筆來也具一定的功底。
在武漢和重慶時,趙清閣與郭沫若很熟。她中學(xué)時代就拜讀郭沫若的《女神》,景仰郭老的才情。郭沫若則當(dāng)她是可愛的小妹,聽說她有投身革命的向往,便寫信唬她“我們這里是‘紅幫’,近朱者‘赤’,你怕嗎?”不料生性豪爽的趙清閣卻回答道:“就是近郭者宰,我也在所不惜!” 抗戰(zhàn)勝利后趙清閣欲由重慶返回上海而沒有盤纏,只得于街頭設(shè)攤變賣自己的物品,那次恰好被郭沫若撞上,不僅買下她的口琴等,還讓趙清閣回家畫了幾張畫,由他題了字后并托人全部買去,解了趙的燃眉之急。所以在趙清閣的眼里,郭老就是一位慷慨善良、急公好義的老哥。
趙清閣在《滄海往事》一書中收有郭沫若的書信六封,都是寫于上世紀(jì)四十年代的重慶。上世紀(jì)趙清閣稱郭老為“沫翁”,郭老則稱她為“清閣仁兄”,并在信末落款自稱“羽公”。這其實并非郭沫若的筆名,而是他與清閣通信時偶爾興起所用。郭沫若曾半開玩笑地對她寫信說:“你稱我為翁,我還沒有老呢?!鸸褪恰獭稚舷陆Y(jié)構(gòu)的位置對調(diào)。你看我這個老翁還能在你面前翻個跟頭,你看我老不老?”
面對年輕女孩而不愿服老,這大概是許多風(fēng)雅長者“有想法”的一種表現(xiàn)吧。(管繼平)
關(guān)鍵詞: